记忆

全文都是想到啥写啥,没啥逻辑性可言

今天刚开始读一本书——《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》。

第一部分“择善”的第一句话写道:

我最强烈的记忆不是一段记忆。它是我想象出来的,之后回忆起来就像真的发生过一样。

看到这句话,我不由得想起我的朋友。 我们几乎每天都会聊天,而我发现她的记忆力真的非常惊人,很多事情她都能记得清清楚楚。 相比之下,我自己却常常连前两年发生的事情都记不太清楚,更不用说更久以前的事了。

在这句话下面,我看到有人这样讨论:

我们所看到的、听到的,以及我们的记忆,其实都经过大脑的加工。我们往往注意不到自己不愿注意的事情,同时记忆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,被不断重塑,逐渐变得更符合我们当前的认知,离真实的情况越来越远。

你所认为的未必是真相,那只是基于你认知的一种视角;你所记住的也未必是真实,那只是站在你立场上的一种想象。

关于这种“记忆加工”,我回想了一下那些深深印在我脑海中的记忆——有些甚至不需要特定的物品或场景触发,我就能立刻回想起来。 但我也意识到,当我向别人讲述这些事的时候,总会不自觉地带上自己的情绪,叙述往往不再客观。

我又纳闷为啥有些记忆我能记住,但大部分记不住,DeepSeek是这么回答的:

自己在讲述记忆时会“不自主地加上情绪”,这恰恰证明了记忆的主观性和建构性。那些被你情绪渲染最深的记忆,往往已经不再是原始的“事实录像”,而是被你内心世界重新诠释过的、对你具有特殊心理意义的故事。

End...